內容如下: |
所有的物質都是由極小的微粒所組成,此一微粒稱為原子。 |
原子為最小的粒子,不可再分割。 |
同一元素所含的原子,其性質與質量均相同;反之,不同的元素的原子,其性質和質量則不相同。 |
不同元素原子形成化合物時,原子間的比例為一固定的簡單整數比。 |
化學反應只是物質中原子的重新排列,原子並未被破壞或碎裂成小的粒子。 |
現在物質科學的觀點,道耳吞的原子說必須作下列部份的修正: |
|
由湯木生
發現原子中的電子。
拉塞福發現原子核、質子以及
查兌克發現中子,就證明原子是由電子、質子以及中子組成的,不是不可再分割的粒子。 |
由質譜儀測得同一元素原子具有不同的荷質比(e/m)值,發現了同位素的存在,說明了同一元素原子的質量不一定相同。 |
|
一般化學反應時,原子僅發生重新排列、組合;但發生核反應時,原子會產生破裂或是重合,而由一種原子轉變成另一種原子。 |
原子說可解釋了當時三個定律:質量不滅定律、定比定律以及倍比定律。 |
|
|
質量不滅定律是法人拉瓦節(近代化學之父)提出的,即化學反應前後總質量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。以原子說「化學反應只是物質中原子的重新排列」來解釋,反應前的原子總數=反應後原子的總數,因為各種原子的個數不變,質量自然不變。 |
- 定比定律:組成化合物的各成分元素間質量比恆為定值。
- 倍比定律:若兩種元素可以生成兩種或以上的化合物時,在這些化合物中,一元素的質量固定,則另一元素的質量呈簡單整數比。
|
|